当前位置:姓氏文化 |
古姓的多个源流及其人口分布 |
时间:2025-1-3 10:59:53 浏览量:136 |
古,这个字发音为“gǔ”,部首是“口”,用五笔输入法输入“DGHG”,总笔画共五划。古氏,这一姓氏在国内拥有50多万的族人,占总人口的0.0037%。放眼全球,古氏人口更是突破60万。在宋朝时期的《百家姓》中,古氏位列第338位。而到了新《百家姓》时代,依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古氏已攀升至208位(另有资料显示,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古氏排名为“204”位)。在台湾,古氏在1956年统计时位列全省69大姓,而到了1978年则位列75大姓。 关于古氏的源流,主要可追溯至以下几大支系: 一、源自古公亶父之后东汉时期的《风俗通义》由应劭所著,其中记载道:古公亶父的后代因古公之名而姓古。古公,即先公,其名与号并称,展现了尊贵的身份。 此外,北宋的《大宋重修广韵》也提及,周太王古公亶父在商朝末年因避战乱,率领族人离开豳地,迁至岐山,周部落因此得以繁荣发展,并成为商朝的诸侯国——周国。这一历史事件,也为古氏的源流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另外,《太平寰宇记》中记载,新平县有三姓,其中便包括古氏、附氏和异氏。这进一步印证了古氏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然而,当时的氏族传统规定王位应由嫡长子继承,而姬昌之父季历在兄弟中排行最小,按照规矩无法继承王位。泰伯和仲雍深知父亲的意愿,于是两人商议后决定让贤,奔赴江南的荆蛮之地,现今无锡市一带建立了吴国,并相继成为吴王。 在仲雍迁往江南之后,留在岐周宫中的两个儿子,长子昂在周武王时期受封于雍地,而次子旻(mín)则为了纪念祖父古公亶父,选择以“古”为姓,称为古旻。 二、以“古国名”为姓氏的起源
“古以国名为氏”这一说法,源自何兆吉、曲雯编著的《百家姓辈分字行》。书中提到,商代末期存在一个古国,其名证物出土于青铜器“古伯尊”,此尊由省吾先生在《商周金文录遗》中详细记载。古伯,一位在商末周初显赫一时的古国族首领,其名已不可考。有理由推测,古国的后裔中可能有人以国名“古”为姓氏。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古伯尊”,是商朝晚期至西周初期的三段式筒状尊。其器底铭文共计32字,内容大致为:古伯告诫后人,这件祭祀彝器是为其父辛而铸,应在丙日举行祭祀,但不得将其放入公室宗庙。
同时,上海博物馆也展出了一件青铜器“古父已卣”,其器盖铸有铭文“亚古作父已彝”六字,揭示了这是贵族古氏为其父已所铸的祭器。由此可知,“古”不仅是商代的国族名,也可能演变为姓氏。 关于“古国”的起源,有观点认为,自帝尧时代起,“古国”便已存在。例如,帝尧的第九子源明,曾受封于刘地(位于现今山西、河南等地),成为刘氏的始祖。他的妻子古氏,被誉为世界刘氏的太祖母。据《中华刘氏通谱丛书》等文献记载,这支古氏族人可能居住在山西一带。再查《刘氏族谱》,其中记载的刘氏祖妣古氏多位,她们的居住地均集中在山西的洪洞、蒲州、浮山等地。 三、苦成氏的后代据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所述,郄犨因采于苦地,被称为苦成,此地位于盐池城东北。后人因书写差异,将其分别记载为枯、库成、车成和古成。王符进一步指出,古成氏后来分化为古氏,特别是在后汉的广汉地区,古氏族人众多。 古成氏源自周太王古公亶父。周武王之子姬叔虞在成王时期被封为唐侯,建都于唐,后更名为晋。当晋献公在位时,公族子弟姬叔虎因获赐食邑郄(今山西沁水下游)而成为郄氏。 随着时间推移,苦成氏逐渐演变为多个姓氏,如居于齐国的分支改为车成氏,居于敦煌的分支变为库成氏,而居于汉阳的则仍书为古成氏。古成氏的后代中,有一支最终分化为古氏。在汉唐时期,古成氏中不乏登朝者,但到了宋代《百家姓》中,已不见古成氏的踪迹。 四、鲜卑族与回族的古氏鲜卑族的吐奚氏,在魏成皇帝拓跋毛立执政时期,曾统领36国、99大姓。然而,到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的时代,多数姓氏都已更改,其中吐奚氏便改为了古氏。 另一方面,回族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一支以《古兰经》中的“古”字为姓。另一支则在唐初随军进入中国,以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的首字“古”为姓,也称为古氏。 这两个不同源流的古氏,都以新安郡为郡望。在北宋时期,回族古氏已经繁衍并播迁至河南洛阳市、开封市以及江苏省扬州市等地。如今,他们主要聚居在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开封市、中牟县,四川省阆中县,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以及北京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居住在江苏省扬州市的回族古氏中,曾有一位名叫“古回回”的藏书家,其族谱原记载至33世,但不幸的是,在后来的兵燹中毁于一旦。 五、满族古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所载,满族古氏有多个来源。其中,古尔吉氏源自广宁正安堡(今辽宁北镇广宁镇),他们后来冠以汉姓,即古氏和吉氏。此外,董鄂氏也与古氏有关,其名称源于冬古河,后演变为部落名和姓氏。在清朝中叶以后,董鄂氏多冠以汉姓,如古氏、鄂氏、董氏、栋氏等。还有尼玛哈氏,源自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氏,金国时期称女真“尼庞古”,意为“鱼”。他们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来,尼玛哈氏多冠以汉姓,包括古氏、俞氏、于氏、鱼氏、余氏、胜氏等。 六、高山族古氏高山族古氏主要聚居在台湾省的花莲、宜兰等县。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被民国政府接管,当局随即开始推行原住民改用汉姓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各单位采用分配、抽签或自选等方式来确定原住民的汉姓。由于高山族住民对一位来自广东省五华县的警官古星南充满敬意和爱戴,因此在改姓时,他们自发地选择了古姓。 七、鄂温克族古氏内蒙古鄂温克族猎民拥有诸如索罗共、布利托天、卡尔他昆、给力克和布罗托斯等古老的姓氏。在汉族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他们逐渐将原有的多音节姓氏简化为汉字姓。例如,布利托天氏姓布,卡尔他昆氏和给力克氏中,一部分人姓葛,另一部分人姓何。此外,从布利托天姓氏中还分化出一个新的固德林姓氏,该姓氏姓古。鄂温克族古氏的杰出代表包括根河市人大主任、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副会长古新军,以及根河市民族事务局局长古香莲等。 八、彝族古氏彝族人的姓名通常由四音节构成,也有少数三音节或多音节的情况。在汉族聚居区,由于使用或记录汉字的不便,常常导致误解或错误,因此,改用汉姓在彝族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民主改革后,取汉姓的行为更为频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彝族使用的汉姓已达100多个。这些汉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简化彝族原有的姓氏,如将吉克、孙子、曲木等简化为吉、孙、曲等;二是通过选择与彝族姓氏发音相近的汉字来取名,例如,曲木、尔古、阿达等选择汉姓王,阿足、瓦渣、阿札等选择汉姓张,解差、阿苦、阿批等选择汉姓罗,甚至还有选择古姓的,如在四川甘洛县吉米地区,就有二三十户人家选用了古姓。
|
■ 友情链接 ■ |
CMMI认证咨询 东利联合认证 周工解梦原版 数字大小写转换工具 绿色管理体系认证 思维导图 京东e卡回收 建管家海口站 环保空调 虚拟手机号 252221 国学经典网 |
国学 - 百家姓 |
中国是第一个拥有姓氏的国家 / 拥有姓氏的历史超过了5000年 / 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
技术支持:国学经典 |